白菜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見蔬菜,在我國的北方地區(qū),為了在寒冷的冬天也能吃到大白菜,大多數的菜農都會選擇在冬季儲藏大白菜。但是現實中,常常有菜農用錯了大白菜的儲藏方法,從而導致了白菜的腐爛。那么,冬季大白菜究竟該如何儲藏呢?下面,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冬季大白菜的儲藏方法。
冬季大白菜的儲藏方法一——堆藏
這種方法主要是適用于華北地區(qū)南部以及長江中下游地區(qū)。具體操作:在露地或棚內,把大白菜傾斜地堆放成兩行,其底部兩行相距1m左右,向上堆碼時要逐層向中間收縮,用一棵菜把這兩行合在一起形成尖頂狀。其高度1.2--1.5m。中間所留的空隙有利于通風和降溫。堆碼時每層菜棵之間還可以叉放一些細架桿起支撐作用,使菜垛穩(wěn)固。在菜垛的外部應覆蓋葦簾或蒲席,兩端懸掛草包片。通過開合兩端的草片調節(jié)菜垛內部的溫濕度。在堆藏期間,當外界氣溫降低時,應及時加蓋防寒設施;當氣溫升高時,夜間可把頂層的菜棵掀開,以利通風散熱。在華北南部地區(qū),初冬時期采用短期堆藏方式,可以供應冬季及早春市場的需求。采用堆藏法須勤倒菜,一般每過3-4d(天)要倒動1次。這種方式的特點是簡便、易行,但費工、損耗大,適于短期貯藏。
冬季大白菜的儲藏方法二——溝藏
溝藏又稱埋藏,也是一種簡便易行的貯藏方式。具體操作:埋藏溝要預先挖好、充分晾曬使之干燥。整修好的菜棵根朝下直立碼放到埋藏溝內,每層菜棵之間用干草或菜葉隔開,入貯以后隨著外界氣溫的降低而分次覆土保溫;每次覆土的厚度應以覆土層不致凍透為度,到翌年初春地溫回升以后即應結束貯藏。
冬季大白菜的儲藏方法三——窖藏
窖藏是一種較為經濟的貯藏方式,這種方法主要是在我國北方地區(qū)廣為采用。菜窖可分為棚窖和通風貯藏窖兩種。棚窖一般長20--50m、寬2.5--3.0m、高2m;每隔2--3m留一個通風口,可以每年臨時搭建。通風貯藏窖屬于性建筑,每間窖的容積比棚窖稍大一些。由于通風窖內設有隔熱保溫層,又有較理想的通風系統,適合在大白菜的集中產地采用。適時把經過晾曬、整修好的菜棵運入窖內,碼成1.5m高、1--2棵菜寬的條形垛。菜垛之間保留一定的距離,以便通風和操作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開關天窗或氣孔通風換氣。還可以增設風機,采用強制通風的手段排除過量的呼吸熱和內源乙烯。貯藏期間應經常翻倒菜棵,及時黃幫、爛葉或病棵。
窖藏大白菜大致可以分成3個不同的時期,應分別進行調控管理:
①前期:從入貯到大雪或冬至,即11--12月。此時外界氣溫和窖內溫度都較高,菜棵的新陳代謝比較旺盛,應通過大量通風以及勤倒菜等措施來降溫散熱。
②中期:從冬至到立春,即12月下旬--翌年2月上旬。此期的氣溫,窖內菜棵的呼吸強度也變弱,應通過關閉通風孔道或適當控制通風量等措施作好防凍工作。每次倒菜相隔的時間也可相應延長一些。
③后期:立春后,即2月中旬以后,外界氣溫逐漸變暖。隨著菜棵的逐漸衰老,其抗熱和抗病能力也逐漸減弱,管理工作應以防熱、防腐為主。窖內宜保持適度的低溫和高濕。如調控得當,一般可以貯藏到第二年的3、4月再上市。
冬季大白菜的儲藏方法四——冷庫貯藏
采用冷庫貯藏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貯藏環(huán)境,但同時也提高了貯藏成本。冷庫貯藏為了提高利用效率多采取裝筐、碼垛的方法。入庫應分批進行,以免庫溫驟然升高而影響貯藏質量。筐、垛之間要預留空隙,以便于查看,每隔20d(天)左右倒菜1次。此法通過機械輸送冷空氣來調控庫溫,可長期貯藏、陸續(xù)上市,直到第二年的5、6月。其優(yōu)點是貯藏效果佳,操作簡便。
冬季大白菜的儲藏方法小編就介紹到這里了,總結概括起來就是這四種方法:堆藏、溝藏、窖藏和冷庫貯藏。但要注意的是,無論是選擇哪一種大白菜的儲藏方法,都必須因地制宜,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