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、8、9月份高溫季節(jié),正是溫室蔬菜換茬之季,這一時期采用高溫悶棚技術,既能熟化土壤,增加有機質含量,改善土壤結構,又可滅除由于連作而引發(fā)的致病病菌及地下害蟲,且易于操作,效果顯著。但是近有農友反映雖然進行了悶棚但是死棵、線蟲依然發(fā)生嚴重。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?小編覺得悶棚效果不理想多與菜農沒有掌握好悶棚的細節(jié)有關。
高溫悶棚把好細節(jié)關
高溫悶棚前做好棚室全面消毒
蔬菜收獲后,菜農一定要清潔田園,將棚內蔬菜的枯枝、落葉、病果、病根等全部清出棚外,燒掉或深埋,更不要亂扔在棚前棚后,以免病菌傳播。雖然上茬蔬菜棵子拔了,但蔬菜上的病原孢子有不少落在了棚里。拔了蔬菜以后害蟲沒有地方呆了,也隱藏到了墻縫里、立柱上等地方,等下一茬蔬菜定植上后,一旦條件適宜,它們就對蔬菜造成危害。建議菜農在整完地后,全棚噴灑阿維菌素混合菌核凈等殺菌劑,墻體、立柱等角落都要噴到。也可將風口關閉后,使用百菌清等煙劑熏棚。
高溫悶棚時講究方式方法
一、干悶與濕悶結合。
干悶即在蔬菜拔園后關閉通風口進行高溫悶棚,中午棚溫可超過60℃并維持數小時,一周以內可以滅除棚內多數的活體動植物、病原體。該法簡便易行,是菜農朋友常采用的措施,但是該法僅能殺滅棚室表層的病蟲。濕悶即利用水的導熱性高于土的特點,土壤耕作層達到更高的溫度。為了濕悶的效果,必須深翻土壤25-30厘米,翻地后要大水漫灌,覆蓋地膜。有條件的,還可在翻地時挖溝,溝施麥糠或麥秸。土壤板結、鹽害嚴重的棚室,更宜采用該法。干悶和濕悶結合,殺菌更全面,更。
二、棚室要密閉,悶棚時間要足。
全棚密閉不僅是將棚室放風口關嚴,而且棚室地面還要覆蓋地膜。很多菜農就是因為不覆蓋地膜,導致土壤溫度達不到,影響悶棚效果。悶棚時間應連續(xù)曝曬15天,其中至少要有連續(xù)晴好天氣5天。這與全棚密閉的作用是一樣的,主要是為了充分提高棚內的溫度和棚室土壤的溫度。這樣,棚溫達到70-80℃,土溫也可達到60℃。
三、高溫悶棚結合藥劑處理。
土傳病害和線蟲嚴重的棚室可以采用石灰氮、威百畝、氯化苦等藥劑結合高溫悶棚處理,這樣可有效殺死土壤中的病、蟲、雜草,特別對根結線蟲的防治效果良好。要想取得理想的藥劑悶棚效果,一定要起大壟整畦后再覆蓋地膜,忌平畦覆地膜。
高溫悶棚后及時補充生物菌
經過高溫作用,不管是有害菌還是有益菌,都被大量殺滅,土壤處于“空白”階段。很多菜農覺得高溫悶棚效果不好,病害甚至比悶棚前還嚴重,其原因就在于沒有及時補充有益菌,一旦病原菌先行傳入,缺少了有益菌的抑制作用,病原菌會更快更猛烈的繁殖起來,導致悶棚后病害發(fā)生更重。因此,悶棚結束后,菜農應該在棚內普施生物菌劑,尤其是以枯草芽孢桿菌、木霉菌等有益菌種,以構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群落,鞏固悶棚的效果。
高溫悶棚后注意減少病蟲害再傳入
經過一段時間的高溫悶棚后,棚內的病原菌基本已被殺死。棚內病原菌少了,不代表蔬菜就不會得病了,種苗、農具、鞋子等都可能會將病原重新帶入棚內。為防治土傳病害,土壤消毒是基礎,但要避免病害發(fā)生,防止病原再次傳入絕不可忽視。高溫悶棚時,要把經常使用的菜筐、水帶、鋤、鐵鍬、旋耕機等常用工具和進出大棚的工作服、工作鞋等一塊放入棚內悶一悶;在大棚中干活的衣服和鞋子是專用的,出棚要換下來;育苗要采取無土基質,育苗土必須進行消毒,杜絕或減少外來病菌和線蟲的再次侵入。
高溫悶棚主要有四方面的好處
(一)有利于殺滅病菌和蟲源。
(二)有利于提高有機肥肥效。為提高化、標準化栽培水平,廣大菜農、果農大量增加雞糞、牛馬糞等有機肥的使用量,通過高溫悶棚,可有利于有機肥的后腐熟。
(三)有利于提高藥效和。通過在閑茬棚室內施用適當的低毒低殘留、光解快、易揮發(fā)種類的農藥,既可以適量增加用量,提高藥效,又能夠充分發(fā)揮高溫強光的作用,把農藥的殘效期縮短,達到對作物又不殘留的效果。
(四)有利于養(yǎng)地和培肥土壤。結合增加有機肥和秸稈的使用量,并科學配施一定量的發(fā)酵菌肥,可大大改善土壤結構,豐富團粒結構,降低板結,減輕、延緩鹽漬化程度。
其實盛夏高溫季節(jié)是閑茬悶棚、預防和防治病蟲害發(fā)生的好時機,采用高溫悶棚技術好處多多,但是一定要把握好細節(jié)關。關于高溫悶棚效果不好,小編已為大家全面介紹了原因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農業(yè)相關知識,可以關注火爆農資招商網(微信號:huobao3456tv)學習更多,關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復想了解的植保信息。